学习光影

知行中华 | 推普春风度关山:他们开展了一堂行走在边疆的“大思政课”

来源:管理学院   日期:2025-08-26

“老师,我读的好不好呀?”

“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在这座距离边境线仅有五公里的小小村落里,广西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的孩子们和中央民族大学赴广西、新疆、内蒙古、云南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们的诵读声渐趋清朗,窗格外连绵逶迤的青山也屏住了呼吸。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中心小学音乐工作室中,我们与孩子们共唱当地民歌,甜美的歌声悠悠飞出大山。同日千里之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孩子们高举词卡向我们展示近音词辨析的学习成果“黑化肥会发灰,灰化肥会发黑!”满堂笑语中,童音脆亮如铃。

服务队在汉邦村用普通话与当地儿童共读“金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服务队在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中心小学开展推普活动

服务队在新疆呼图壁县熙景社区组织“近音词汇大辨析”游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广西横州馥郁的茉莉花海中,我们面对镜头,化身“田间主播”,讲解着这“一朵花”如何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原来好喝的茉莉花茶背后真的没有黑科技!”网友们在弹幕中热情互动,直播间点赞量飙升至21,000+。“小伙伴们,你们现在在哪里?”视频通话中镜头翻转,广西大化七百弄鸡养殖场,我们对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啧啧称叹;新疆呼图壁县西域春乳业现代化车间内,观摩着从奶源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走进华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畅想着生态治沙与产业兴农结合的蓝图。

服务队成员在中华茉莉园用普通话直播宣传横州茉莉花

服务队参观中华茉莉园,实地体验茉莉花采摘

“思路广、脑筋活!非遗需要年轻人接力传承!”

走入广西南宁谭湘光大师工作室,今年已72岁的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精神矍铄,与我们侃侃而谈。“年轻人要会变,我相信年轻人的思路广、脑筋活。”面对我们,谭奶奶由衷地说道,“年轻人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让壮锦保持不衰的生命力。”在新疆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剪纸非遗传承人手指翻飞,一张红纸变成精美的石榴图案。“石榴籽多,抱得紧,就像我们各民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精彩的非遗体验现场,我们身穿民族服饰,融入当地的非遗展演。

服务队拜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传承人谭湘光

服务队成员在新疆呼图壁县葫芦园体验剪纸、麦秆画等非遗技艺

“革命先辈的信念之火,照亮了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在广西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一场“重走长征路·薪火永相传”协作游戏正在进行,我们与孩子们手拉地图,小心翼翼引导象征“革命火种”的小球从“瑞金”走向“延安”;新疆呼图壁县中共苏区纪念馆内,我们肃立聆听闽西革命史;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沙日布日都嘎查阿拉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我们沿着邓小平同志曾走过的共产国际秘密通道,重温革命岁月。我们走入广西民族博物馆、走进邓颖超纪念馆,循着故事来、带着信仰走,久久不能忘怀。

服务队参观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丹桂村开国少将覃国翰将军故居并学习用普通话讲解,打造“推普+红色教育”等多元推普方式

服务队在新疆呼图壁县中共苏区纪念馆内学习红色历史

书同文 语同音 人同心!”

在广西横州石井村,我们就茉莉花产业发展与村干部热烈座谈,积极建言献策。在大化丹桂村,我们顶着烈日入户走访,记录下村民普及普通话助力农产品销售的期盼。夜晚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星光点点,问卷调研变成了温馨的“拉家常”,一句句朴实的乡音,传递着对“语同音”的渴望。

服务队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丹桂村为当地群众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服务队成员在广西横州市石井村开展推普活动,为当地群众讲解推普手册

穿越云岭雾霭、踏过天山牧场,用脚步丈量振兴之路,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一场场生动实践,服务队成员们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播撒在田野乡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文化润、民心聚的壮美画卷。实践让民大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到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力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各民族情感相通、文化互鉴、心灵相契上的重要作用。青年学子躬身田野,就是在知行合一中熔铸家国情怀,我们将青春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时代力量。

Copyright © 中央民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 100081